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

能源教育暨廢乾電池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宣導資料


隨著現代化3C通信業的發展和生活形態的改變,人們使用電池的機會愈來愈多,日常生活中幾乎一整天都離不開電池,像是大哥大手機、隨身聽、遊戲機、行動電腦、mp3……等都需要電池作為電源。
          你知道嗎?
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,一顆一號電池埋在土中就能辦到;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約600一粒紐扣電池就可將水污染使其無法飲用。
    電池的種類、生產量和使用量的不斷擴大,隨之廢舊電池的數量和種類也不斷增加。其含有汞、鉛、鎘、鎳等重金屬及酸、鹼等電解質溶液,對人體及生態環境有著不同程度的危害。雖然一些電池工廠已經開始生產「無汞電池」,但是含汞電池,因其價格便宜,應用面廣,銷售量相當大,仍佔用許多市場。
    儘管近年來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抬頭,但廢電池污染卻未引起人們相對的重視。我們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,滲出的汞、重金屬和酸、鹼等電解質溶液就會滲透入土壤中、污染地下水,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。繼而進入食物鏈中,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。廢電池污染及其處理已經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,是目前社會上最為大家關注的環保焦點之一。
    電池如果未妥善處理,會對環境造成嚴重而且不可想像的傷害。以下是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危害較大,列入危險廢棄物控管名單中的廢電池:
1.含汞電池,主要是氧化汞電池。
2.鉛酸蓄電池。主要應用在汽車、電動自行車、通訊備用電源和應急電源等方面。
3.含鎘電池,主要是鎳鎘電池。普遍用於手機、電動工具、電動玩具等方面,是一種可充電電池。
    一般的垃圾處理,可以分成「掩埋」與「焚化」兩種,廢鎳鎘電池在經過長期的掩埋處理後,金屬鎘可能會釋出而造成土壤污染,鎘一旦進入土壤,便很不容易藉土壤中細菌的作用而消失。若鎳鎘電池在垃圾焚化處理時,金屬鎘與氧化鎘的沸點均低於攝氏 800 度,在焚化爐的高溫處理下,更會由於鎘成份變成鎘蒸氣而隨廢氣排放到大氣中。未氣化的鎘成份則殘留在爐灰中,隨著爐灰的掩埋或填土處理,最後會面臨雨水的沖刷而溶入地下水或河水中,造成水質的污染,因此自然環境中的土壤、空氣、水質均有可能被未經回收處理的廢鎳鎘電池所污染。
    據了解,五種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物質,電池中就包含了三種:汞、。因此,若無妥善處理的話,對環境有不良影響,並危及人體的健康。一旦吸收這些重金屬以後,人體會出現哪些症狀呢?
          汞中毒
    汞(水銀)是在室溫下唯一呈液體狀態的金屬。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重金屬。液態元素汞可由腸道吸收,有機汞被吸收的比率約為50~80%,尤以甲基汞最高,可達98%。有機汞在體內組織中滯留的時間較久。進入人體的汞,由血液運送至各組織,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破壞力很大。會導致語言步行產生障礙,聽覺受損加速老化,在患者的大腦、肝、腎以及毛髮內都可檢驗出有過量的汞。
          鎘中毒 
    
急性鎘蒸氣燻煙熱,容易發生在鎘合金或鍍鎘金屬之焊接工人身上,易導致毒性肺水腫呼吸困難、及急性腎臟衰竭發生。慢性鎘中毒則容易發生在鎘污染區,因長期食用鎘鉛污染的蔬菜、稻米、地下水所產生。鎘在人體消化道的吸收率非常低,只有4.7~7%,但它會慢慢聚積,其中約50~75%積存在肝及腎臟中,而呼吸所吸入的鎘約 50% 被吸收。慢性累積的鎘則會造成近端腎小管損傷。使得低分子量蛋白質、鈣質等由尿中流失,患者亦有可能出現蛋白尿、骨折、貧血、肝功能受損的現象,因而導致心血管性疾病,長久之下易形成軟骨症自發性骨折,四肢軀幹因而疼痛不已,俗稱為「痛痛症」( Itai-itai disease )。
          鉛中毒
    
鉛進入人體的方式大致有呼吸道吸入、消化道食入、皮膚吸收等三種。鉛進入人體後,80%以上貯存於骨骼與牙齒,其餘則存在血液和軟組織中。當身體因過度疲勞、發燒或其他原因而使血液酸性增加時,骨骼或牙齒中的鉛便流入血液中,增加鉛中毒之症狀。鉛進入人體後最難排泄,慢性鉛中毒會影響血流、神經、泌尿、生殖等系統出現以下症狀:
1.血液系統:貧血,臉色呈鉛灰色。
2.神經系統:成人有週邊神經系統的症狀如肌肉無力、顫抖、痲痺等;幼兒則是中樞神經方面的傷害,引起鉛腦症,智能障礙、癲癇、腦性痲痺、視神經萎縮、聽神經缺陷等後遺症。
4.泌尿系統:腎水腫
5.生殖系統:不孕症、流產、死產……。
    小小電池污染大,面對日益增加的廢舊電池潛在危害不容忽視。建議消費者選擇高性能、低污染、具綠色商標的無汞電池,選擇可充電式的電池,並做好廢電池回收工作。環保署已在全台灣設置六千個回收點(各大型或連鎖超商、超市、量販店、藥妝店等地點內設置的廢電池回收筒,或請孩子帶至學校回收),請大家務必配合做回收。
    最後感謝您!因為您的用心,讓地球負擔減輕,讓我們的生活環境品質更好,您好我好大家好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